无锡,我的家乡_1500字
“太湖之滨万里良田,小镇风光秀丽,柳荫流水,石拱桥舟过。” 春天,桃花遍地开,如云; 夏天,荷花湖的清香弥漫水面; 秋天,到处都是桂花、桂花、桂花。 金桂花、白桂花到处飘香。
“就是这座色彩斑斓的小镇、水乡,镶嵌着珍珠般的太湖。”
“镶嵌在这颗珍珠一角的是:梅园、梨园、鼋头渚。 ”
“大自然造就的这三大名园,都在无锡。无锡是大自然的宠儿,得天独厚。”
“无锡DD锡山有 花开完了,但西山的巨龙在灯塔下,无锡的长街笔直,楼房鳞次栉比,车如流水,人如潮涌,多么繁华绚丽啊!太湖如镜 ,体现了无锡美丽的面貌,尤其是三大名园,每一座都像一只金雕,玉雕繁花,新景……”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《太湖》中对无锡的描述。 作家毕野写的《春天》。
无锡,我美丽的家乡,我为有这样一个家乡而自豪!
无锡,又名梁溪,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。 地处长江三角洲,江苏省东南部,沪宁铁路中段,古运河穿境而过,惠山脚下,太湖之滨。 东临上海,西接南京。 是一个交通发达、人口众多、经济繁荣的好地方,素有“小上海”之称。 真是一个宝藏,一个杰出人物的地方!
无锡有许多文物古迹。 这里是古代许多名人经常光顾的地方。 据地方志记载,唐代的陆羽、张继、李阳冰、徐浑……宋代的范仲淹、苏东坡、韩世忠、文天祥……都来到无锡,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东西。 书法瑰宝。 无锡还是许多著名人物的故乡,如顾恺之、李绅、李纲、少保、顾宪成、薛福成……古代都来自无锡。 现代著名人物有:民族实业家荣宗敬、荣德学生、革命家秦邦宪(博古)、严朴、陆定一,作家钱钟书,科学家钱伟长,音乐家王欣,漫画家华君武,以及那些虽然出身贫寒却堪称世界著名的民间音乐家盲人阿丙 ...
无锡还有许多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。 这里有高达88米的灵山大佛、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二泉、江南第一高峰惠山、历经沧桑的龙光塔、人来人往的锡惠公园、 走吧,太湖尽头的鼋头渚,还有四个季节。 梅园芬芳,梨园珍稀。 ...
东林书院是北宋著名学者杨时所建,位于无锡市东门苏家巷。 1604年,著名学者顾宪成、高攀龙因得罪奸臣魏忠贤而被废黜还乡。 他们议和并捐资重建东林书院。 东林书院顾宪成的名联“读书声可闻风雨声,家国事事天下事”将被后人永远传诵。 后来,当高攀龙得知魏忠贤派人来抓他时,仰天大笑,说道:“我等死已经很久了。” 当晚,他投塘自尽。 如今,东林广场上矗立着顾宪成、高攀龙等“八君子”的雕像。 无锡有无数名人故居。
无锡惠山泥人、油面筋、酱排骨等是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和传统特产。 惠山泥人已有400多年的历史,造型多样,造型精美。 油面筋和酱汁排骨很好吃。 油面筋被誉为素食中的“山珍海味”。 酱排骨远近驰名,是无锡著名特产。 还有那皮薄、汁多、甜甜的桃子,令人垂涎欲滴。
无锡经济发达。 自隋唐至宋代,DD运河这条连接南北的大动脉,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名城。 明清时期,无锡社会经济更加繁荣,逐渐发展成为苏南地区粮食、棉布、蚕茧、生丝的交易中心。 无锡、芜湖、九江、长沙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四大米市场。 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,土布已成为“无锡大宗产品之一”,无锡“布码头”的美誉传遍全国。随后,蚕桑业兴起,无锡成为“东南第一”的蚕茧市场。 1895年,杨宗联、杨宗翰兄弟创办了第一家国资企业——大冶冶勤厂。 1900年,荣宗敬、荣德胜、朱忠福兄弟共同创办宝兴面粉厂。 1933年,无锡有大小工厂323家,居全国第五位。 无锡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。 解放50年来,无锡的社会变革和发展日新月异,改革开放、经济建设、社会发展日新月异。 1981年,无锡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。 如今无锡已成为江苏省四大特大城市之一。 无锡的城市日新月异,高楼大厦鳞次栉比。
无锡温暖如水,投资环境优良。 动人的《太湖美人》和盲人阿丙的《二泉映月》吸引了大批客商到无锡投资兴业,尤其是日本商人对这片热土尤为钟爱。 今天,无锡人民意气风发,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。 作为一个无锡人,我为无锡的方方面面感到自豪。